撿了個良辰吉時,我們舉行了外婆的喪禮,高齡八十三歲的她,這時已是子孫滿堂,若大的三合院睡不下這許多人,山間又沒有旅館投宿,因此在冗長的喪禮之後,大家只得在自己車上稍做休息,等候明天的下葬,入土為安。
我一直覺得不論是婚喪喜慶,只要是外婆家的習俗就很奇怪,因為是自己家族,當然沒有不敬的意思,只能說尊重,也許很多習俗意義是我不明白的吧。像是這次的喪禮,雖然請禮儀社的人來辦,但給我的感覺就是『中西合璧,道佛一家』,也許這也是民間信仰的最大特色吧,原來台灣不只融合了九族,更是融合了全世界。
白天的喪禮以念經為主,法師穿著袈裟,用奇異的腔調以台語唸道教的經典,中間也夾雜一些佛陀的名號,但大都聽不太懂,旁邊還有個老人家在吹嗩吶,和一個相對年輕的人,一邊嚼著檳榔一邊敲擊著樂器。法師有兩個,一個看來很年輕,留著小鬍子外加一身台式的時髦穿著,高高帥帥的,另一個年紀較大,看來經驗老到,但唸出來的東西我一個字也聽不懂,不知是給鬼聽還是給神聽,反正應該不是給人聽的。就看著法師在靈堂前又跪又拜,嘴中唸唸有詞,而我們這些親屬則是在後方披麻帶孝,持香靜立,偶而聽從法師的指揮鞠躬行禮,或是手上的香燒光了要換掉,沒什麼我們的事。
晚上的花樣更多了,還請歌舞團來做娛樂表演,據說習俗是女婿方面一定要請的,先是前面提到的法師與樂師用竹竿去轉碗、鈸、臉盆之類的東西做開場,然後歌舞團也來了四個人,三個有點年紀的女性,一個中年大叔,女的拿兩雙竹板,男的吹號角,年紀最大的那個阿婆提問,大叔回答,一些關於懷胎十月的典故習俗,另兩位女性則是一邊敲著竹板一邊扭腰擺臀,就這樣弄掉了兩三小時。娛樂完畢,接下來是親屬向靈位敬酒,一位法師跪在靈前哭喊,台語我不是聽的很清楚,大略就是『媽,我將來再也看不到您了』、『您是如此的慈祥...』之類的話,兩旁跪了兩排女性親屬,男性則是肅立兩旁,雖然覺得有點莫名其妙,但也許是哭的感染力強,場面還是相當哀戚,女性親屬更是掉了不少眼淚。
哭也哭夠了,法師帶著親屬走鋪著冥紙的木板,權且當作過橋,就在法師又唱又跳的好一陣子之後,習俗上當然免不了燒東西,由直系親屬拉塑膠繩圍著火爐站,燒著一袋又一袋的紙錢,然後又丟了好幾箱紙金元寶,火焰直衝了兩三公尺高,燒了許久才能結束。
隔天一早五點開始告別式,與大學好友庫龍的告別式不同,外婆的靈柩仍是放在大廳,賓客是在靈堂與外婆告別,雖然天才剛剛破曉,但親友仍是來了不少。與喪禮相比,告別式會場就莊重許多,司儀一一唱名、上香、敬酒、回座,這是單指會場而言啦,開場的時候還是有國樂、管樂來演奏,國樂演奏比較感性的當下流行歌曲,管樂則是清一色有點年紀的女性穿著短裙套裝、高跟鞋,吹著哨子像儀隊一般的進行到會場,演奏西方比較常見莊嚴的曲子,個人的感覺嘛...還是有點莫名就是了。
告別之後便是出山,我因為生肖衝煞不能參加,必須帶張符咒躲到一邊的車內,等到靈柩上車才出發前往墓地。入土依然是因為衝煞而沒有觀禮,直到泥土完全覆蓋了靈柩才能出現。祭拜過土地公與外婆之後,這時法師拿著一桶豆子,用杓子分給所有的親友,豆子裡面混雜著稻穀,還有鐵釘與十元銅板,我們將鐵釘與銅板挑出來,豆子撒到墳上,鐵釘與銅板則是自己收好,據說拿到的鐵釘越多,會有越多的子嗣,拿到的銅板越多,會有越多的財運,反正祭禮就這樣結束了,我自己留在最後,向外婆的墳敬禮,雖然對此儀式不大認同,但心意是真誠的,就讓我以自己的方式,向外婆告別。
- Mar 04 Tue 2008 18:55
喪禮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